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
更智能化
-
更自动化
-
更可持续
-
德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引领电气化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德国汽车业正处于从传统内燃机(ICE)向电动汽车(EV)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这一转型涉及几个关键考虑因素,包括电机效率、环境保护、能源成本、便利性以及德国能源市场的结构。 电机效率 电动汽车的电机效率非常高,一般在 85% 到 90% 之间,可以有效地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推进力。相比之下,内燃机的热效率约为 20% 到 30%,其中很大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 环境保护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尾气排放,对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充电所用的电力来源。2024 年,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发电量的 62.7%,可再生能源的这一巨大份额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动汽车带来的碳足迹。相反,内燃机汽车每行驶一公里会排放约 120 克二氧化碳。 能源成本 截至 2024 年,德国的电价平均约为每千瓦时 0.30 欧元。假设电动汽车每 100 公里消耗 20 千瓦时,能源成本相当于每 100 公里约 6...
德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引领电气化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德国汽车业正处于从传统内燃机(ICE)向电动汽车(EV)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这一转型涉及几个关键考虑因素,包括电机效率、环境保护、能源成本、便利性以及德国能源市场的结构。 电机效率 电动汽车的电机效率非常高,一般在 85% 到 90% 之间,可以有效地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推进力。相比之下,内燃机的热效率约为 20% 到 30%,其中很大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 环境保护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尾气排放,对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充电所用的电力来源。2024 年,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发电量的 62.7%,可再生能源的这一巨大份额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动汽车带来的碳足迹。相反,内燃机汽车每行驶一公里会排放约 120 克二氧化碳。 能源成本 截至 2024 年,德国的电价平均约为每千瓦时 0.30 欧元。假设电动汽车每 100 公里消耗 20 千瓦时,能源成本相当于每 100 公里约 6...
-
快速充电与电池更换:电动汽车续航解决方案的未来
在中国,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主要通过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来解决。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但哪种方法会占主导地位呢? 快速充电:速度与代价 比亚迪兆瓦级闪充:5分钟续航400公里,像加油一样快 特斯拉 V4 超级充电站:5 分钟充电 168 公里。 保时捷 Taycan(800V 系统) :22.5 分钟充电 80%。 北京奔驰和华晨宝马“E-AnQi” :600kW液冷超快速充电网络。 挑战: 电池寿命:频繁快速充电会因发热而缩短电池寿命15-20% 。 电网压力:超级充电站的峰值需求需要电网升级。 电池更换:效率与成本 NIO 的电池更换站(中国有 2,500 多个)可在几分钟内充满电,非常适合高使用率的车队。 通过集中电池管理延长电池寿命并节省成本。 挑战: 基础设施成本高:每个站点超过40万美元,而且维护费用高昂。...
快速充电与电池更换:电动汽车续航解决方案的未来
在中国,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主要通过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来解决。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但哪种方法会占主导地位呢? 快速充电:速度与代价 比亚迪兆瓦级闪充:5分钟续航400公里,像加油一样快 特斯拉 V4 超级充电站:5 分钟充电 168 公里。 保时捷 Taycan(800V 系统) :22.5 分钟充电 80%。 北京奔驰和华晨宝马“E-AnQi” :600kW液冷超快速充电网络。 挑战: 电池寿命:频繁快速充电会因发热而缩短电池寿命15-20% 。 电网压力:超级充电站的峰值需求需要电网升级。 电池更换:效率与成本 NIO 的电池更换站(中国有 2,500 多个)可在几分钟内充满电,非常适合高使用率的车队。 通过集中电池管理延长电池寿命并节省成本。 挑战: 基础设施成本高:每个站点超过40万美元,而且维护费用高昂。...
-
德国汽车工业转向军事生产:机遇与挑战
欧盟近期宣布实施“重整欧洲”计划,将动员近8000亿欧元建设“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同样,德国也宣布参与“重整欧洲”计划,承诺投入近5000亿欧元实现“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这些政策促使欧洲各国纷纷启动军工生产计划,大量订单来自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德国汽车业正从传统的民用汽车制造向军工装备生产转型,这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对汽车制造商的影响 对于大众、宝马和奔驰等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进入军工生产领域意味着业务多元化和新的增长机会。军事订单通常提供更高的利润率,并得到长期政府合同的支持,这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此外,这种转变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例如开发装甲车和电动军用运输设备,推动自动驾驶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创新。 然而,军工生产标准与汽车行业标准有很大差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升级生产线,并遵守严格的军工质量认证,这些要求对供应链管理和制造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供应链的影响 德国汽车业的转型将带动整个供应链的升级,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适应军用产品更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标准,材料供应商则需要开发更坚固、防护能力更强的合金和复合材料,此外,电子系统供应商对军用通信设备和先进传感器的需求也将增加。 与此同时,严重依赖传统汽车行业的企业可能面临调整压力。例如,专门生产民用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可能需要开拓新市场或升级其产品以满足军事要求。 对股市的影响 向军工生产的转变预计将增强投资者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信心,因为政府支持的国防合同提供了稳定性和长期收入潜力。因此,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股价可能会出现上涨势头。此外,国防相关股票,尤其是涉及先进军事技术和制造的公司,可能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然而,转型也存在风险。军事生产的高额初始投资和项目实施的潜在延迟可能会导致股价短期波动。此外,国防制造业的道德问题可能会影响投资者情绪,尤其是注重 ESG 的投资者。 未来展望 德国汽车工业向军工生产转型将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增强欧洲国防工业的独立性。然而,这种转变也带来了挑战,因为企业必须在保持民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军工领域之间取得平衡。 未来德国可能会发展一体化的军民工业框架,推动技术创新并增强整体工业复原力。
德国汽车工业转向军事生产:机遇与挑战
欧盟近期宣布实施“重整欧洲”计划,将动员近8000亿欧元建设“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同样,德国也宣布参与“重整欧洲”计划,承诺投入近5000亿欧元实现“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这些政策促使欧洲各国纷纷启动军工生产计划,大量订单来自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德国汽车业正从传统的民用汽车制造向军工装备生产转型,这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对汽车制造商的影响 对于大众、宝马和奔驰等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进入军工生产领域意味着业务多元化和新的增长机会。军事订单通常提供更高的利润率,并得到长期政府合同的支持,这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此外,这种转变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例如开发装甲车和电动军用运输设备,推动自动驾驶和能源管理方面的创新。 然而,军工生产标准与汽车行业标准有很大差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升级生产线,并遵守严格的军工质量认证,这些要求对供应链管理和制造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供应链的影响 德国汽车业的转型将带动整个供应链的升级,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适应军用产品更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标准,材料供应商则需要开发更坚固、防护能力更强的合金和复合材料,此外,电子系统供应商对军用通信设备和先进传感器的需求也将增加。 与此同时,严重依赖传统汽车行业的企业可能面临调整压力。例如,专门生产民用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可能需要开拓新市场或升级其产品以满足军事要求。 对股市的影响 向军工生产的转变预计将增强投资者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信心,因为政府支持的国防合同提供了稳定性和长期收入潜力。因此,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股价可能会出现上涨势头。此外,国防相关股票,尤其是涉及先进军事技术和制造的公司,可能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然而,转型也存在风险。军事生产的高额初始投资和项目实施的潜在延迟可能会导致股价短期波动。此外,国防制造业的道德问题可能会影响投资者情绪,尤其是注重 ESG 的投资者。 未来展望 德国汽车工业向军工生产转型将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增强欧洲国防工业的独立性。然而,这种转变也带来了挑战,因为企业必须在保持民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军工领域之间取得平衡。 未来德国可能会发展一体化的军民工业框架,推动技术创新并增强整体工业复原力。
消息
查看全部-
加强合作:AlphaHelden 和 MLTor 访问汉堡的 Streckel & S...
3月14日, AlphaHelden作为中山市MLTor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欧洲代理商,共同拜访了位于汉堡的“Streckel & Schrader GmbH & Co. KG” 。 作为一家百年家族企业, Streckel & Schrader近年来在汉堡土地开发空间有限、能源价格飙升、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下,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包括在德国东部建立生产基地、改革生产模式、拓展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国际销售市场等,并详细介绍了MLTor枪钻机设备的应用和技术改进。 针对这些挑战, MLTor提出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系统来缓解运营压力。作为中国领先的数控机床制造商, MLTor不仅为智能制造提供尖端的硬件解决方案,还提供定制的ERP软件系统,涵盖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财务和研发等。 此次与Streckel & Schrader的交流,凸显了德国中小企业的韧性,持续创新和优质服务依然是德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AlphaHelden重视向客户学习并在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共同成长的机会。
加强合作:AlphaHelden 和 MLTor 访问汉堡的 Streckel & S...
3月14日, AlphaHelden作为中山市MLTor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欧洲代理商,共同拜访了位于汉堡的“Streckel & Schrader GmbH & Co. KG” 。 作为一家百年家族企业, Streckel & Schrader近年来在汉堡土地开发空间有限、能源价格飙升、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下,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包括在德国东部建立生产基地、改革生产模式、拓展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国际销售市场等,并详细介绍了MLTor枪钻机设备的应用和技术改进。 针对这些挑战, MLTor提出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系统来缓解运营压力。作为中国领先的数控机床制造商, MLTor不仅为智能制造提供尖端的硬件解决方案,还提供定制的ERP软件系统,涵盖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财务和研发等。 此次与Streckel & Schrader的交流,凸显了德国中小企业的韧性,持续创新和优质服务依然是德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AlphaHelden重视向客户学习并在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共同成长的机会。
-
AlphaHelden 和 MLTor 参观汉堡 SALMATEC GmbH
这两天,AlphaHelden作为中山市迈拓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欧洲代表,拜访了位于汉堡的SALMATEC GmbH公司,与迈拓售后工程师一起对SALMATEC采购的设备进行了现场调试,解决了一些操作上的问题,更新了系统软件,并讨论优化了操作流程。 此外,SALMATEC还为MLTor设备的改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将极大地帮助MLTor更好地适应欧洲市场。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控机床制造商,迈拓致力于高端数控系统、智能装备、精密主轴部件、传感器、柔性制造管理平台的创新与研发,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智能制造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产品范围包括齿轮制造成套设备、饲料及生物质模具生产全套设备、精密轮胎模具加工设备等,目前MLTor产品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35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很高兴向客户学习并与他们共同成长!
AlphaHelden 和 MLTor 参观汉堡 SALMATEC GmbH
这两天,AlphaHelden作为中山市迈拓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欧洲代表,拜访了位于汉堡的SALMATEC GmbH公司,与迈拓售后工程师一起对SALMATEC采购的设备进行了现场调试,解决了一些操作上的问题,更新了系统软件,并讨论优化了操作流程。 此外,SALMATEC还为MLTor设备的改进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将极大地帮助MLTor更好地适应欧洲市场。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控机床制造商,迈拓致力于高端数控系统、智能装备、精密主轴部件、传感器、柔性制造管理平台的创新与研发,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智能制造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产品范围包括齿轮制造成套设备、饲料及生物质模具生产全套设备、精密轮胎模具加工设备等,目前MLTor产品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35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很高兴向客户学习并与他们共同成长!
-
AlphaHelden参与发起设立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2024年10月30日,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峰会暨联盟年度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指导,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大学、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用户单位、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等多方代表,深入挖掘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合作潜力,聚焦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推动中德两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互利合作进一步深化,以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两国在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批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共有10家单位及联合体获得授牌,包括西门子(中国)、重庆邮电大学、菲尼克斯(中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同济大学、舍弗勒(中国)、欧德神思软件(北京)、中石油环保安全设计院、重庆盟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青岛博瑞科三维制造有限公司。 AlphaHelden International GmbH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与了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的中汽研联合体。该联合体的成员还包括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以及CIO时代。 廖少华先生代表中汽研联合体接受了授牌,并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参与了“聚焦新质生产力,共促中德科创发展”的圆桌对话,分享了其在超级汽车工厂标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AlphaHelden参与发起设立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2024年10月30日,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峰会暨联盟年度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指导,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大学、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用户单位、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等多方代表,深入挖掘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合作潜力,聚焦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推动中德两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互利合作进一步深化,以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两国在智能制造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批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共有10家单位及联合体获得授牌,包括西门子(中国)、重庆邮电大学、菲尼克斯(中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同济大学、舍弗勒(中国)、欧德神思软件(北京)、中石油环保安全设计院、重庆盟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青岛博瑞科三维制造有限公司。 AlphaHelden International GmbH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与了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的中汽研联合体。该联合体的成员还包括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以及CIO时代。 廖少华先生代表中汽研联合体接受了授牌,并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参与了“聚焦新质生产力,共促中德科创发展”的圆桌对话,分享了其在超级汽车工厂标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